二十四节气大雪的由来
每年公历12月7日左右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,即为“大雪”节气。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,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是降水、气温与光照,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,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,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
元吴澄撰作品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至此而雪盛也。”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,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。大雪节气和小雪、雨水、谷雨等节气一样,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。
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,气候要素包括降水、气温、光照等,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。气象上将雨、雪、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,都称为“降水”。节气大雪的到来,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,降水量增多。
大雪节气“三候”的简单介绍
大雪三候:一候鹃鸥不呜,二候虎始交,三候荔挺出大雪三候意思解释:
一候鹃鸥不呜:说明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;
二候虎始交: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正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
三候荔挺出: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大雪节气,荔挺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